□ 本报首席记者 冯晓玲
通讯员 朱莉 郭蕾
五月,吐鲁番桑葚陆续成熟。在吐鲁番七十度阳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十度阳光”)生产车间,一筐筐刚采摘的桑葚被送至加工生产线,踏上一场特殊的“升华”之旅——经过蒸气冷凝、急速冷冻、冻干升华等工序后,浓缩为一颗颗轻盈、香脆的桑葚冻干果。
在方便、健康、绿色消费的主旋律下,人们的饮食结构和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以下简称“冻干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营养、健康且方便的冻干食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位于二二一团的七十度阳光,依托当地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建成1200亩的桑葚种植基地,同时以冻干技术及产品优势为发展契机,全力打造自主品牌,为农产品深加工开辟新路径,助力农产品增值、农业产业链延伸,实现冻干技术与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我们主要以种植桑树为主,以桑产业链为依托,发展绿色食品,将桑葚、杏子、哈密瓜、苹果等特色时令水果,进行真空冷冻加工,辅以桑葚酒、桑叶茶、桑皮纸等深加工,并通过休闲体验种植与采摘、农业观光和旅游等模式,助力二二一团打造全新的支柱产业。”七十度阳光总经理陈正春介绍,2021年公司产值达1000万元,今年力争达到2000万元,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规划筹建以古丝绸之路“非遗”为主题的“吐鲁番非遗桑文化产业园”。
生鲜农产品保鲜期短、不易储存,一直是陈正春和种植户头疼的难题,也是制约农产品市场供应及产品开发的一大瓶颈。如何打破农产品保鲜壁垒,跳出“丰产不丰收”的怪圈?在七十度阳光的生产车间里,一场水果的“锁鲜”之旅为这一问题作出解答。
新鲜水果采摘后,经多道清洗、去皮、挑选分级等前期加工处理后,被运至速冻库零下47摄氏度以下的环境进行急速冷冻锁鲜处理,随后在缓冻车间被加工为丁状或片状,再次被送进速冻库二次速冻,新鲜水果“变身”为酥脆轻盈的水果冻干。产品脱水后不用添加防腐剂,常温保持食品有效期可达24个月,且比其他食品加工工艺更能保留食物原先的色、相、味、营养。这不仅更好地迎合大众健康的消费趋势,也为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新突破。
走出生产车间,来到七十度阳光的产品审评室中,各类果蔬类冻干食品琳琅满目:冻干桑葚、冻干杏干、冻干苹果……“一罐30克装的冻干桑葚售价38元,需要大约600克新鲜桑葚作为原料。做成冻干桑葚后,价值提升近15倍。”在产品展销柜台前,陈正春拿起一粒冻干桑葚说,经过冻干技术加工后,各类时令果蔬将实现从“限时鲜销”到“四季可销”的跨越,为公司增收开辟新路径。
“再好的农产品没有深加工,永远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挺不起腰杆来。”陈正春说,冻干技术突破农产品保鲜瓶颈,也随之拓宽了农产品种类、为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赋能。
2019年,七十度阳光获得第五届十二师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年获得第十届新疆青创大赛优秀奖,2021年获得第四届新疆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优秀奖,2022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吐鲁番市大赛二等奖,2022年被评为兵团第一批“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荣誉的背后,是七十度阳光以创新驱动农产品转化增值、产业提档升级实践的砥砺深耕。
冻干要锁“鲜”,源头质量是关键。据陈正春介绍,七十度阳光对原料质量管控秉承源头管理机制,选择优质原料品种,进行基地筛查,重视对原料的种植、施肥、采收等农事活动规范管控,应用科学检测手段对基地土壤和产品进行农残、重金属等检测,严守原料质量把控关。
为了帮助桑农们更好地产销,七十度阳光牵头成立了吐鲁番久缘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全面指导种植户科学开展施肥、浇灌等管理环节,让桑葚种植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仅今年以来,就带动3000余职工实现收入60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借助吐鲁番旅游名城、二二一团‘中国无核白之乡’文旅品牌,二二一团神牛谷、烽火台等景区以及每年举办的杏花节、西瓜节、葡萄节等机遇,大力宣传推介我们的绿色‘冻干’食品,助力团场打造全新的支柱产业。”陈正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