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羚蔚 通讯员 丁勇
深冬时节,十二师头屯河谷森林公园银装素裹、别有韵致。不少来自十二师和昌吉的游客把这里当做赏冬景、打雪仗、度过轻松惬意闲适时光的好去处。
昔日荒芜的头屯河谷,经过十二师与昌吉市数年来的共同治理,如今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成为全疆生态修复的典范,更是兵地融合发展的缩影与见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近年来,十二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思想,搭建起兵地多层次沟通交流的平台载体,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兵地各族职工群众互学互助,逐步推动形成了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民族团结共建共创的新局面。
高位推动 下活兵地“一盘棋”
不久前,十二师一○四团党委统战部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在一○四团召开座谈交流会,并签订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兵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通过定期互访、联络互通,进一步推动双方深度交流,搭建起“兵地一家亲 共铸中华魂”友好合作机制,互为对方提供民族团结进步业务交流、联创共建、学习考察、宗教界人士学习培训等工作平台。
“看似普通的签约内容,其实代表了兵地双方携手共建、融合发展的坚定信念,我们都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畅通联络渠道、加强协助配合,多思融合之事、共谋发展之策,共同谱写出新时代兵地融合发展新篇章。”一○四团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马洪军介绍说。
一○四团党委统战部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的签约,也是近年来十二师党委与地方强化高位推动、共融共建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十二师先后与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分别签订了兵地协作合作协议,建立了协调机制,坚持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位推动兵地民族团结共建共创落实落细。
2023年8月,十二师党委统战部与山东德州市委统战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从师顶层谋划,推动兵地共建共创工作向纵深推进;11月与乌鲁木齐民族宗教事务局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为促进兵地民族宗教工作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制定《十二师民族团结进步兵地共建共创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各单位责任分工,推动兵地共建共创落实落地……今年以来,十二师用扎实的工作成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兵地融合发展有机结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通过积极推动兵地实现信息互通、工作互鉴、活动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有效深化了双方多领域交流合作。”十二师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杨霞介绍,目前十二师与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等多地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干部人才等方面实现了深度嵌入、深度融合,通过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因地制宜推动兵地干部群众在经济、文化、产业上共同发展,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坚实力量。
交往交融 优势互补“一家亲”
文化交流是兵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2023年7月,由十二师、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相关部门联合共同举办的“兵地融合情 礼赞新时代”首届头屯河谷兵地文化艺术节盛大开幕,在为期35天的文化艺术节期间,来自兵地的专业文艺团体和志愿服务组织,为头屯河两岸的居民们带来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时代气息浓厚的精神文化大餐。
以文化交流为代表的兵地交融交往,构建起兵地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十二师以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增强兵地群众的“文化自信”。今年以来,十二师先后联合地方相关部门,举办“永远跟党走”大型主题灯光秀、“颂歌献给党”水幕电影、跨年电音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惠及兵地群众;各团场以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与地方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主题党日”等各类共建活动;参加乌鲁木齐“民族团结一家亲”网上作品征集活动,举办十二师民族团结进步兵地共建共创网络答题活动,吸引兵地干部群众4万余人次参与。
兵地融合发展是趋势,更是大势。2023年,十二师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优势,除了文化领域外,还在教育、人才等领域与乌鲁木齐、昌吉、吐鲁番、阜康等地方加强交流交融,有效推进兵地共建共创向纵深拓展。
教育共融,从心培养。十二师师域内学校与地方12所学校建立“兵地融合共建学校”,以“兵地青少年手拉手融情·心连心向党”交流交往活动为抓手,兵地学校青少年结对1890对,实际覆盖23225人次;自2017年起,十二师中学对700名来自喀什地区的孩子按照寄宿制教育教学模式,坚持“爱、严、细”的管理原则,实现了混合编班、混合教学、混合住宿,兵地各族青少年学在一起、玩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人才共育,交流发展。十二师建立落实兵地干部人才“双向交流、互派挂职”机制,深化兵地人才交流合作,多次组织基层干部赴地方观摩学习交流经验,参加地方民族团结促进会,与乌鲁木齐市委统战部联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通过资源互补、工作互检、经验互学,培养干部人才队伍。
多年来,兵地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让兵地融合发展在天山脚下朝着更高层次迈进。
凝心聚力 携手共进“一家人”
民生连接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近年来,十二师树立大局观念和区域发展理念,通过持续建立健全兵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兵地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推动兵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产业协同发展。
2023年11月,兵团第十二师常州街片区管委会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三工街道办事处共同举行揭牌仪式,为双方共建的首批“兵地民族团结示范街区、社区、小区”揭牌。
“揭牌‘兵地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小区、街区’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兵团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措施,也是我们共同推进兵地民族团结共建共创,携手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具体实践。”常州街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斌介绍说,被授牌的社区、街区、小区将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着力在氛围营造、模范引领、工作结合等方面再提升、再创新。
同顶一片蓝天,共处一方热土,兵地融合、共建共创是兵地稳定发展的未来。近年来,十二师通过制定《十二师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任务分工方案》等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导向,以空间互嵌带动兵地间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融合。目前全师已建设互嵌式小区143个、互嵌式社区41个,互嵌式连队32个,互嵌式市场16个。
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各族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十二师积极推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充分发挥“大熔炉”作用,兵地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不断延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我们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兵地共建共创体制机制。”杨霞表示,今后将继续以“五共同一促进”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区域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拓展兵地民族团结新渠道,引导各族职工群众多层次、多形式走动起来,促进兵地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共同谱写兵地融合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