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师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项机制协同发力强服务
截至2025年6月底
● 实有市场主体达31101户,企业数量历史性突破1万户,跃居兵团第二
● 578家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重启生机
● 异地办理执照时限压缩80%以上
●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材料准备时间锐减70%。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冯晓玲 通讯员 罗慧 李俊茹 高天) 7月8日,远在石河子的十二师居民王龙,通过线上平台提交了在十二师申办营业执照的申请。当天下午,他的邮箱便收到了电子营业执照。
王龙的经历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第十二师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师市场监管局”)党建、服务、作风、长效机制四大体系协同发力,精心培育营商沃土的成果。
在九鼎市场综合服务站,“小兵代办”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商户需求。对商户李老板的营业执照变更需求,党员志愿者立即便带着材料清单上门服务。这是师市场监管局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服务模式,奋力打造服务商户“零距离”的生动实践。 不远处的医药企业仓库里,监管人员蹲点“把脉”,梳理近10万条经营数据,为新疆一心康达注入发展动能——党建赋能市场主体焕发新活力,组织优势正悄然转化为发展势能。
服务的提升体现在审批环节的全面提速上。市场主体登记与许可环节得以合并,“容缺办理”机制让材料暂时不齐不再成为“拦路虎”。更让创业者安心的是“1+3”工作法:营业执照审核压缩至1个工作日,食品经营许可证3个工作日内办结。“证前视频指导”更是压缩了办事时限、温暖了办事群众和企业。
服务窗口是作风最直接的体现。在十二师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6300余次高效服务市场主体的背后,是工作人员“政策通”“事务通”、构建“亲清统一”政商关系的生动实践。
如何确保优化成果持久长效?十二师构建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成效评价——制度完善”的全周期管理闭环,“三单管理”机制清晰锁定责任。牵头探索的“容缺办理”、职业打假应对、不动产带押过户等创新经验,已被纳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十二师区块制度创新案例库。改革成果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确保了优化营商环境“长流水、不断线”。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截至2025年6月底,十二师期末实有市场主体达31101户,其中企业数量历史性突破1万户,跃居兵团第二。“数据协同、结果共享”的信用修复模式为578家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重启生机;“跨域通办”服务圈持续扩容,异地办理执照时限压缩80%以上;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实现就近办理,材料准备时间锐减70%。
2
师政务服务中心
接办服务突破12万件
上半年
● 十二师政务服务大厅累计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突破12万件
● 大厅日均办件稳定在1000件左右
● 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保持在98%以上
● “小兵帮办”团队累计提供咨询、代办等服务9500件次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李国梁 通讯员 张月利) 7月10日,乌鲁木齐市居民缑燕霞在十二师政务服务大厅不动产登记窗口,顺利办理了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体验到“兵地通办”带来的便捷高效,对此她连连称赞。
今年以来,十二师政务服务中心紧扣“高效、便民、贴心”服务目标,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引领,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为企业和群众打造更加舒适、便捷的办事环境。今年上半年,大厅累计受理政务服务事项突破12万件,便民利企跑出“加速度”。
为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十二师政务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便民举措:推行午间“不间断”延时服务;提供“小兵帮办”陪同帮办服务;实施远程“云综窗”代办服务,设置咨询台专人精准引导;配备免费打印复印区。这些举措精准聚焦办事痛点难点,推动大厅日均办件量稳定在1000件左右,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保持在98%以上。
目前,十二师政务服务大厅已进驻单位30家,可办理事项1022项。上半年大厅受理行政权力事项8.4万件、公共服务事项2.4万件、便民服务事项1.2万件,“小兵帮办”团队累计提供咨询、代办等服务9500件次,收到企业群众赠送的锦旗2面、感谢信5封、表扬单5份,真正实现了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