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冯晓玲 通讯员 罗慧 黄凯 李俊茹) “网上提交材料后,不到1小时就拿到了所有证照,效率超出了预期!”7月8日,在十二师政务服务中心领取营业执照和免费公章的新疆红花谷生命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经理陈建国惊喜地说。从外地来创业的他,原本担心手续繁琐,但踏入大厅后,“小兵帮办员”热情引导他至“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专区,市监、税务部门协同办公,专人全程跟进,资料审核飞快。
陈建国的办证感受是十二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十二师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十二师区块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释放政策红利。良好的投资兴业氛围吸引市场主体加速聚集,促进人才、资本、技术和资源高效汇聚,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截至6月底,自贸试验区十二师区块市场主体总数达7105家,较成立前增长34.18%;其中企业数量达3743家,较上年增加560家。
市场主体强劲增长的背后,是一系列关键经济指标的跃升:预计外贸进出口额(含综保区)同比增长77.79%,招商引资实物量达17.36亿元、同比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4亿元,同比增长7.34%。这些数据共同描绘出“便捷服务”转化为强劲发展动能的全景图。
市场准入效率提升成为重要引擎。十二师创新推行“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弹性审批”模式,梳理股东签字、地址证明等三项可容缺事项,企业签订承诺书即可启动业务办理。同时构建分级监管机制,依据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随机抽查,实现低风险主体“无事不扰”、高风险企业精准监管。这一改革已为4家高信用企业实现开办“当日办结”。
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不动产带押过户”模式全面落地,通过部门协同优化流程,显著压缩交易时间与成本,目前已办理业务20笔。针对外资企业,推动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石河子市等地市场主体资格文书互认,省去重复认证和翻译环节,有效降低跨境投资制度成本。
政策红利正深度惠及各类主体。新疆和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筹备时面临资金与场地难题,十二师区块投促中心主动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并减免厂房租金。
与此同时,十二师重拳整治职业索赔乱象,联合多部门出台专项意见,2024年11月以来认定“职业索赔人”44名,涉及索赔金额30万余元,为企业构筑公平发展屏障。
值得关注的是,道路运输领域“一次申办、双证同发”改革已进入系统测试阶段,企业未来可通过互联网端同步申办经营许可证与运输证。文旅产业则加速构建数字化生态圈,智慧旅游平台完成搭建,正对接技术企业制定升级方案,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从‘一小时领照’到‘跨境文书互认’,我们用‘绣花功夫’雕琢每个服务细节。”十二师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师自贸办公室副主任董烈隆表示。随着市场准入提速、交易成本降低、监管机制创新的协同推进,这些改革举措正汇聚成市场主体持续增长的澎湃动能,十二师区块正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书写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