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亩桃园结出“幸福果”

—— 一〇四团“四季有桃”助力乡村振兴

  □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羚蔚 通讯员 罗杜娟

  七月盛夏,烁玉流金。一○四团“大话西游万亩桃园”果香四溢,饱满鲜桃压弯枝头,吸引游客络绎不绝前来采摘。

  眺望“大话西游万亩桃园”美景,谁能想到,十几年前这里还是风沙肆虐、土地荒芜的“南戈壁”?2008年,一○四团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桃树试种,依托充足日照,不断改良土壤、完善水利,历经17载接续奋斗,硬是在戈壁滩上种出了“绿色希望”。

  四季有桃,四季有客。“大话西游万亩桃园”涵盖一○四团一连、二连,面积4000余亩,栽有油桃、蟠桃、水蜜桃等32个优质品种。科学地早中晚熟搭配,保障从6月底到8月中鲜桃持续供应,年产量超4500吨。这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富民的“金果”。

  “春赏花、夏品桃”已成这里的标配。每年春季,桃园化身粉色海洋,“桃花长廊”吸引数万游客。“我们连续十余年举办桃花季活动,今年通过线下农产品展销,线上‘云赏花’直播等形式,线上线下参与人数持续攀升,农文旅促消费活动成效显著。”一○四团宣传和文体广电旅游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高迪介绍,桃花季已从单一赏花,发展为融合文艺演出、风筝放飞、美食品尝、农产品展销和国风国潮展示的综合性文旅盛会,吸引力与日俱增。

  “我们深耕桃文化,打造多元体验。”一○四团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张传美说,“大话西游万亩桃园”已形成“赏花休闲一日游”、“品桃吃鸡度假游”、“城郊采摘自驾农家乐”等多种旅游场景,构建了集观赏、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引领更多职工走上乡村旅游致富路。

  小小一颗桃,如何种出致富路?一○四团的答案是:拉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近年来,一○四团持续强化与农科院研究所合作,引入新技术,改良新品种。生产环节大力推行重施有机肥、单果管理、定量生产、水肥一体化等精细化管理,确保鲜桃优质果率稳定在85%以上,价格高于同等果园15%,亩均收益1.5万元,引领团场桃产业迈向品质化发展。

  围绕拉长加粗桃产业链,团场和职工合力提升附加值。在稳定规模产量的同时,聚焦产业兴旺,改良土壤,优化品种,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种植基地,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链式发展。持续投入完善基础配套,建成千米风车长廊、游园、西游主题雕塑,打造桃花宴主题餐饮等,让桃园有看、有吃、有玩,吸引大批游客,鲜桃在田间地头便受到了青睐。

  连队“两委”积极对接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线上线下齐发力。一○四团一连“两委”孙冠群介绍,今年依托师团专家指导,连队加强了特色林果业管理。同时,党支部和种植户积极拓展冷链快递运输和电商渠道,形成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之势,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希望我们的桃子不仅能卖到全国,更能成为兵团职工新面貌和农业发展新理念的象征。”“90后”“桃二代”李勇桃园负责人李路,今年更新了品种,还发展林下养殖和线上直播,桃园游客不断,线上销售额节节攀升。

  如今,像李路这样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他们运用技术、品牌与土地有机结合,为连队带来全新生产模式、市场观念和创新活力,带动桃产业品种更新、品质提升和品牌蝶变,为产业注入强劲新动能。

  从特色产业蝶变为富民产业,“大话西游万亩桃园”品牌效益日益凸显。以“桃”兴业,一○四团正阔步走在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乡村产业振兴“甜蜜之路”上。

  一○四团党委书记、政委郭兆进表示,团场将紧抓机遇,持续提品质、优服务、强配套,深化“美丽连队+农业旅游”模式,擦亮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职工持续增收,让这条从戈壁滩上“种”出来的“甜蜜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新疆报告文学
二二二团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
万亩桃园结出“幸福果”
头屯河农场鲜桃坐上“小火车”
特色种植结硕果
科技民企冲刺年度目标
北京专家来一〇四团义诊
二二一团八千亩葡萄丰收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