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奥森
捉迷藏几乎承载着每个人的童年时光,看似简单,却能让孩子产生好奇心,产生奇思妙想。儿子就喜欢和我玩捉迷藏,小小的房间里,无论是门后、餐桌下、床底下、阳台的夹角,甚至卧室的衣柜,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他的“藏身之地”。
游戏开始了,你让爸爸用手捂住眼睛,又过来检查一下爸爸有没有耍赖。爸爸的手指间偷偷的露个缝,也没有逃过你的“法眼”。此刻,你还是不放心,就让爸爸再转过身去。这是,你才快速的跑去一个房间,爸爸慢慢的转过身,看你已经没有了踪影。和你一起玩捉迷藏,爸爸可是发明了许多的招数。
先使用第一招,爸爸并不会主动去找你,而是站在门口,朝房间了大喊一声“牛牛,你藏好了吗?”你会天真的回答“爸爸,我藏好了。”爸爸就顺着你声音的方向,蹑手蹑脚的找了过去,俯身爬到地板上,看到你正躲在床下。你从床下钻出来,带着满脸的不服气,认为爸爸在耍赖,又拉着爸爸再玩一次。
这一次,你可学聪明了,无论爸爸怎么问你,你都默不作声,爸爸的第一招就被你轻松破解了。爸爸知道你有个习惯,特别爱笑,就利用这个习惯发明了第二招,让你在游戏中再次露出马脚。爸爸先走到卧室的门前,对着门说:“牛牛,爸爸知道你就藏在门后边,已经找到你了,快到出来吧!”你知道这次爸爸扑了个空,感觉胜利在望,躲在角落里“咯咯”的偷笑。这时,爸爸听到了你的笑声,心里已经有底了,但爸爸没有直接去“揭穿”你,而是对着你藏身的方向说:“牛牛,爸爸听到你的笑声了,别笑了,再笑我就找到你了。”越提示不让你笑,你则笑的越大声。爸爸轻轻的拉开衣柜的门,你正躲在一堆衣服里,用手捂着嘴,满头大汗,已经笑的有些颤抖了。
陪着你玩捉迷藏,找到你并不是爸爸的目的,有时即使发现了你,也会假装不知道,让你在游戏中更快乐,获得满足感,获得成长才更有意义。这次,你把自己藏到卧室的床上,蜷缩着身子,双手抱膝,再用被子蒙住自己,像是没有叠的被子一样。你这种把戏,爸爸小时候也用过,被我轻松识破,但爸爸还是决定逗你一下。用手轻轻的摸了摸被子,自言自语的说:“今天的被子好奇怪呀!”被子已经开始抖动,爸爸知道你又在笑了。这时候,爸爸把手拿开,对着被子说:“这里面没有小孩,牛牛肯定没有藏在这里。”然后,转身站了起来,这时,你一股脑的把被子掀开,在床上蹦跳着,还大笑着说道:“爸爸,我就藏在里面,你没有发现我,这次我赢了。”
你渐渐长大了,觉得捉迷藏有点不符合你的年龄,也就不再玩这个游戏了,可爸爸特别怀念那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怀念那个胜利了欢呼雀跃,失败了也不气馁的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