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刚峰
良好的品质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一直是提升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采棉机作为连接棉花种植与加工的重要枢纽,其装备水平决定了棉花行业产出效益。多年来,采棉机国产化是我国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的短板和弱项,采棉机市场更是长年被外资品牌垄断。尽管现在我国智能采棉装备取得突破,但是“采棉总成”仍然沿用的是国外水平摘锭采摘方式,棉花品种选择、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等农艺,仍受制于采棉机技术,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中国好棉花必须用符合中国棉花农艺的采棉机。加快科技创新是破解棉花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产学研融合,由重庆机电股份公司与新疆润丰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有限公司联合自主研发的履带摘锭伸缩式采棉机,从核心技术上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立足新疆棉花农艺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机采棉选种栽培、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卡脖子”难题,让农艺不再跟着农机走,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加持,中国棉花会更“硬”!作为一款新研制的全新技术采棉机,在机器的稳定性、成熟性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在产品的批量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是,我们相信,只要锚定目标,绵绵用力,更多的中国采棉机一定会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
